师德建设
漯河小学2017-2018学年上期家长学校课程——家校合作教育论坛发言稿
来源: 漯河 发布时间: 2017-09-19 阅读:次
家长学校课程——家校合作教育论坛发言稿
尊敬的各位家长:
大家好!
开学已经一周,今天我们有机会就共同关心的话题----您的孩子、我们的学生的教育问题进行交流与沟通,可以说这是一种缘分,我们很珍惜。您能把孩子送到漯河小学,是对我们的信任,但仅有信任是远远不够的,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使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。一个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是社会、家庭以及孩子自我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,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程度直接决定着教育的作用和效果。对孩子实施良好的教育是一项系统而且复杂的工程,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参与、密切合作。所以,从孩子入校那天起,你我就已经共同承担了这一艰巨的任务。今天,借助这个平台,我主要和大家交流四个话题:一是关于幼小衔接;二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;三是给家长的几点建议。四是需要一年级家长配合的几项事宜。
一、关于幼小衔接
1、幼小衔接的重要性
如何让孩子顺利度过新生入学关,及早适应小学生活,是我们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。进入小学后,孩子面前的许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:
(1)学习环境发生了改变:(2)在学习目标要求上也发生了改变:幼儿园以游戏、活动为主,孩子们总是处在“动”中;而小学则更侧重课堂听讲、学习,还得完成一定量的课堂作业,必须“动中有静”。(3)教师的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。下课孩子有了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
面对学习环境的变化、学习方式的变化,教师管理方式的变化,幼儿入学后能否及早适应小学新的学习环境、新的人际关系、新的目标要求,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。所以,做好幼小衔接工作,促使孩子及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,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显得至关重要。
2、我们的幼小衔接(关于幼小衔接我们学校非常关注)
首先是精选教师,均衡配备。一年级是小学六年的基础,对孩子进行教学常规教育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年级教学的重要任务。为适应工作需要,我们在教师配备方面统盘考虑、均衡搭配。有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,他们教学水平高,是年级的宝贵财富;还有厚积薄发的年轻教师,他们爱岗敬业,善于沟通,深受学生喜爱。可以这么讲,我们这个一年级团队是:精兵强将,实力雄厚,团结和谐,拼搏向上。
其次是岗前培训,把握常规。我们在8月29日进行了一年级教师岗前培训,把学生报到和开学前几天的一系列事情,小到怎样领学生认识教室、厕所,都作了详细的安排。使每一位一年级的任课教师,对开学迎接学生入校的工作做到了心中有数。
三是关心孩子,培养习惯。开学两周来,每天早上7点30以前一年级每班的两位老师都早早地来到教室,迎接孩子们的到来。老师们利用晨会、班会等时间,从纪律、学习、卫生、安全、礼仪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规范化教育,使他们明白该做哪些事情,不该做哪些事情。孩子们一点点地学习,一天天地进步着。
二、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
在实际生活中,有许多家长由于对孩子缺乏深刻地了解,对家庭教育策略研读不够,对孩子的教育中存在一定的误区:(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)
1、教育缺乏一致性。父母之间、家庭成员两代人之间(爷爷、奶奶)、家庭和学校之间教育缺乏一致性。
一是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意见不一致,常见的是我管你护着,你管我护着,有时竟当着孩子的面相互指责,这样的家庭教育很容易使孩子走向两个极端:一个极端使孩子无所适从,更加内向;另一个极端会使家长在孩子面前丧失威信。使教育效果相互抵销。父母一方的批评一点作用都没有,孩子反而变得更加任性。
二是家庭成员两代人之间(爷爷、奶奶)教育观点不一致
很多老人可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,却在孙子、孙女面前百依百顺、丧失原则。作为教师,我们看到太多的爷爷、奶奶、姥姥、姥爷带大的孩子在生活、学习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。现实生活中,有一部分家长比较忙,或是因为自己的工作忙或是忙于社会应酬,或是忙于自己休闲生活,把孩子丢给长辈;没有尽到父母教育的职责,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性格、习惯,到了中高年级、甚至中学,出现各种问题,比如写作业拖拉、说谎话、不爱读书上网成瘾,任性。到家长品尝到不负责任的恶果时,其实为时已晚。所以强烈建议自己的孩子自己带,哪怕再辛苦也值得。
三是家庭和学校之间教育观念不一致
有一个算式5+2=0,学校5天教育,在家2天相互抵销。
所以在教育孩子时,首先家庭内部各成员之间对孩子的教育要保持一致性。全家人在教育孩子时,尽量吹一个调儿,不在孩子面前唱对台戏。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如果发生分歧,不要当着孩子面相互指责,而要私下协调,取得一致意见。其次家长力求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。凡是老师要求做到的,家长帮助她在家中也做到。家长经常和老师通过电话联系,及时了解孩子的表现:上课听讲时注意力如何?回答问题是否积极?上课时是否做小动作?发现问题,老师和家长共同商讨,对症下药。只有统一要求,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,健康成长。
2、赏识、惩罚走极端
(1)把溺爱当赏识。周弘,一个普通的父亲,用其20年的生命探索出的赏识教育,不仅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博士生,而且改变了成千上万孩子和家庭的命运。赏识教育是一种充满爱的教育方式。而绝非溺爱。我们作为教师看到太多的父母——尤其是母亲,她们对自己孩子的判断和外人相比,简直是天壤之别。明明是蛮横无理,妈妈却说是个性突出;眼见是刁钻促狭,愣认为是头脑灵活;原本是嚷无宁时,偏认为是活力四射;公认为人见人厌,还说别人缺乏爱心……这样的孩子一旦离开了父母的庇护,必定感觉与周围格格不入,因为别人不可能——也不应当和他的母亲一样,“因爱走眼”,错将可恶当可爱。其实,到了这个时候,他的母亲也未必有好日子过,从小到大,父母对孩子的极端溺爱,将为所欲为的种子播下,无论合理与否,要求一旦遭到拒绝,孩子往往调动心计和父母意志作斗争,所以我们会在大街、商场多次看到小孩倒在地上撒泼。不能满足,则怀恨在心。高尔基说:“溺爱是误入孩子口中的毒药,如果仅仅为了单纯的爱,连母鸡都会”。溺爱是一种低级本能的爱,真正的爱是理智高尚的爱。所以,教子比爱子更重要,缺少教育的爱,缺乏理智的爱不是真正的爱,反而会变成一种伤害。
(2)以暴力来惩罚。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是家教误区的另一个极端。孩子成绩不理想或孩子不能完全顺从家长的安排就打骂孩子。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简单、粗暴,对于孩子的一些不满意表现常常求全责备、甚至打骂。殊不知棍棒之下、责骂之中隐藏着爱心的缺失、童心的封闭、心灵的扭曲。我们在反思家教方式之余,应对孩子坚持表扬、鼓励为主,适当惩戒为辅的教育方式。也就是说,我们既要发现孩子的优点,保护孩子思考、创造的积极性,也要在原则问题面前敢于对孩子说“不”,并且坚持到底,否则孩子的抗挫折的能力会很差。
3、无原则的物质奖励
很多父母都不善于用语言、表情表达对孩子的鼓励和爱,当孩子取得优异成绩或某些方面做得比较好时,我们的反应常常是:对孩子说,奖励什么东西。这种物质奖励交换方式是成年人的一种交往方式,用来教育孩子是不当的,因为这让孩子在潜意识中学会了物质交换。从另一个方向培养了孩子贪婪,破坏了孩子内心的充裕和宁静,将孩子源于求知的纯粹快乐转移到对物质奖励的追求上了。而这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,孩子往往到了初中便不会主动学习了,因为孩子要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,比如一些不切实际的物质需要等,但有时候父母又给不了他这些东西。父母应该善于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,比如可以经常拍拍孩子的肩膀,抚摸孩子、拥抱孩子,直接告诉他,爸爸妈妈有多爱你、多喜欢你。在通往知识高峰的艰辛的路上,在物质丰富的今天,奖励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,孩子更多依靠的,是发自内心的对知识的渴求、良好的习惯以及顽强的毅力。而对于一年级小孩子来说,最好的奖励是受到尊重、受到欢迎、被喜爱的感觉。
4、在孩子面前对教师说三道四
现在,有些父母经常发现,有些孩子特别不爱听老师的话,仿佛对老师有一种天然的、没有缘由的抵触情绪。其实,原因可能来源于我们的父母平时无意中在孩子面前指责过老师。比如有的家长开完家长会回来会跟孩子说:“你们班怎么找了这么一个老土的老师?”还有的家长可能因为与老师的观点不合,甚至冲到学校当着学生的面与老师争吵。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摧毁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,使老师丧失了威信,无法使孩子相信老师并向老师学习。老师在孩子们心中是神圣的、万能的,学校是孩子们学知识、学做人的乐园,所以一定不要随意毁灭孩子们心中崇拜的偶像,不要在孩子面前随意议论学校和老师。不要在您的无意中让孩子对学校产生厌倦、恐惧等不良心理,最终受到损失的是您的孩子,而且这种损失永远无法弥补。
老师也是普通的人,也不是神,每个老师的教学水平、教学方式,都是不一样的,老师在处理某些问题时也可能方法不太恰当,做为家长我们也不能只相信孩子的只言片语,而与老师发生冲突,如果对老师有任何不满或不理解都可以通过心平气和的沟通来解决,如果有一些问题不方便和老师沟通时,可以和学校领导沟通。
5、教育是学校的事、是老师的事。
有一些家长认为:孩子送进学校,认为就算尽到家长教育的职责了;什么事情都不管,从此就是老师的事了、学校的事了……
实际上我们只需要想一个问题:相同学校、相同班级的学生为什么发展不一样?是因为他们的家庭不同,学生的成长过程中,老师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,家长的责任也是不可推卸的,而且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。孩子走入学校,并不是说,教育孩子的责任交给了学校,而是说,家长随孩子成为了该学校的学生,与老师、孩子一起负担起了新的责任。
每一个优秀孩子后面都至少有一位优秀的家长;同样,每一个问题孩子后面都至少有一个问题家长。所以培养优秀的孩子,家长应该首先成为优秀的家长。解决孩子的问题,家长至少不应该自己有问题。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尤为重要,对孩子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,“孩子是父母的影子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所以我们说,家长是什么样的人,孩子就是什么样的人,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,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。
三、我们的建议
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,作为家长一定要懂得教育规律,充分了解孩子,帮助孩子起好步,开好头。这里我向大家提出有几点建议,供大家参考。
1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(喜怒哀乐)
进入小学的头三个月很重要,是学生最不适应的一个时期,也是最不稳定的一个阶段。如果家长教育不当,最容易使孩子的发展与别人孩子拉开差异。(而不仅仅是成绩方面的差异)这时的孩子需要关心、需要鼓励(激励)、需要理解、需要帮助,更需要规范。而这些需求和渴望,孩子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反映出来,等待家长去解读。有些家长认为一年级知识简单,不需要关注很多,导致后来孩子的习惯不好,越来越跟不上,所以,作为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情绪、兴趣、身体的变化,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(听他们讲学习、活动、老师、伙伴、校园,从而知道他们对什么最感兴趣,和谁最好,最喜欢哪位教师),通过倾听来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,从而有的放失地进行引导。
2、关注家庭学习氛围的营造
孩子上学后,家庭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,家庭学习氛围的营造是一项重要内容:减少电视的收看时间,(电视的危害:对孩子身体健康和大脑发育都有危害。从身体方面会导致儿童肥胖、从神经方面会导致儿童多动症、从认知方面会阻碍儿童学习能力的正常发展、从心理方面会导致儿童孤僻)所以从今天起,请家长拿起书本,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。孩子生长在一种充满学习气氛的环境中,很容易萌发一种自发学习的需要,以至形成一种千金难买的自觉学习的行动。
3、关注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
习惯养成性格、性格决定命运。好习惯让人一生受益无穷,坏习惯则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很多痛苦和烦恼。所以我们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,是父母能够也是应当给予孩子最好的、最重要的馈赠。一个好习惯的初步养成需要21天,而形成比较稳定的习惯大概需要90天。所以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要付出心力的,它不仅需要爱心、耐心,也需要理智、意志。(好习惯很多,因为时间关系不可能一一列举,今天重点说三个:认真处理自己简单事务的习惯、专注的习惯、阅读的习惯)
(1)培养学生认真处理自己简单事务的习惯。教会孩子整理书包,坚持让孩子自己整理,培养责任意识,只能指导,不要替代。整理书包是学生的事,是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,整理书包的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,也是一个心理准备的过程,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。今天有哪些学习活动,所有的准备做好了没有。在这些事务的处理中,一旦孩子形成习惯,孩子受益,大人也省心。
(2)培养学生专注的习惯。
根据教育专家调查研究,98%的孩子智商都是差不多的,只有1%的孩子智商是天才,也只有1%的孩子智商是弱智,那为何在100个孩子当中,成绩怎么悬殊那么大呢?最主要的原因是注意力不集中,上课没有听进去. 注意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"专注力",专心注意的含义,所以注意力是一切能力之本,世界上著名的记忆大师也突出一举话"注意力等于记忆力",没有注意力就是没有记忆力",良好的专注力是学习成功的最佳保障。
对于刚上学的孩子,能够集中注意的时间在15分钟左右。如果别人的孩子能坐15分钟,你的孩子连10分钟都坐不住,就叫不会听讲。一个孩子上学,我把它比作起飞。如果会听讲,起飞就成功。不会听讲,起飞就失败。起飞成功,一辈子都会轻松快乐地飞,否则越到高年级孩子越痛苦!注意力训练是一个过程,甚至是一个较长的时间,如果家长认为几天或者几十天就完全纠正了,那是不现实的,孩子的训练需要付出,他不像吃药,一吃就立杆见影,他需要培养,更要早点的培养,光靠讲道理和打骂没有效果,虽然打骂暂时有点效果,但时间一长,也不行了,孩子也变得疲了。所以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,家长应耐心地进行教育,在家里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专心听讲的习惯。如:父母和孩子说话时,用双手掰着孩子的头,眼睛和孩子离得很近,用大人的眼神把孩子的眼神镇住,同时跟孩子说:一定看着我。孩子有时会躲着大人的目光,孩子目光往哪里躲,大人的头就向哪边歪,直到四目相对。所以,父母开始一定要扶着孩子的头,和孩子四目相对看着你,迫使孩子专注于谈话。慢慢地,双方的眼神由近到远,但是父母要求孩子说话时,必须看着大人的眼睛。然后,父母减少动作方面的强制,从两只手摸孩子的头到一只手摸着头,再到扶着肩。接下来,逐步过渡到双方只是拉着手,拉着衣服。最后,直到无需身体接触,孩子就能目光专注地和大人说话。在家里,父母和孩子说任何事情时都要用这样的办法,一个星期便能有效果。
(3)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
杜甫说过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”歌德认为“读一本好书,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。”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:“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,不是增加作业,而是阅读、再阅读。”由此可见读书是多么的重要。学习需要一个广泛的基础,孩子读的书越多,他的知识面就越广,思维就越清晰,智慧就越活跃,学习新知识就会变得越容易。所以我们大力提倡亲子共读,亲子共读,让我们得到了有效的沟通的同时,让孩子得到了充分的思考。它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最好手段。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家长首先要会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。比如适合一年级学生看的绘本,《我爸爸》、《我妈妈》《逃家小兔》、《格林童话》等等,要拒绝低级庸俗、暴力色情的垃圾图书。《小夫子》《漫画》一页上面几十幅小图片,伤眼睛。
我们学校这两年系统整理了一套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阅读书目,也整理了一套经典诵读内容,我们利用早上晨读10分钟的时间,引导学生背诵积累这些经典的内容,每周周一、周五上午第四节两节课是我们的阅读课。我们在学校大力营造阅读的氛围,引导孩子多读书、读好书,也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。
四、小手拉大手共建美好家园
需要一年级家长配合事项
1、孩子到校时间早上7点40分——7点50分之间,下午2点40分 ——2点50分之间,不要到的太早,孩子太小,开大门时的学生比较多,容易拥挤,所以教育学生开大门时不要离大门太近。
2、一年级学生放学要求:学生要按要求跟随队伍到指定地点,解散后再由家长接走,中途不得离队。下午放学后学校安排的有老师学习、开会等任务,老师把放学路对带到指定地点解散后就要及时回到学校,没有时间在放学地点等候,也不能将学生带回学校,所以提醒家长要按时接孩子。
3、为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,请家长教育孩子不要接小广告,更不要接住以后随地乱扔。
4、校门口两侧的花草需要我们共同呵护,要教育孩子不能爬上花坛玩耍,更不能毁坏花草。
以上所说的事宜,我们老师也会在班级逐一要求,还请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“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,那么不管教师做出多么大的努力,都收不到满意的效果。”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,老师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,对于孩子的成长也起着深刻的影响,只有将家庭、学校、社会教育溶为一体,才能培养孩子全面发展,成为有用之才。对于一个刚上学的孩子来说,放手不管意味着父母的不负责任。希望家长还是能多抽出点时间陪陪孩子,多抽点时间关心孩子,少一点不必要的应酬,钱再多,买不到孩子健康的心态,良好的品质,高尚的道德,钱再多,也买不到孩子的未来。愿我们携起手来,齐心协力,相互合作,共同努力,把我们的学生,您的孩子,培养成学习勤奋、品质优良、身体健康、人格健全的优秀人才,为将来升学、就业,乃至整个人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。同时也祝愿我们的孩子能够沐浴着师爱的阳光,吮吸着知识的甘霖自主发展,幸福成长。再次感谢您的光临,谢谢!